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在2018年的深冬回望过去一年的时代当下,我们的内心在怀揣着希望与热情的同时,也充斥着对未来的危机意识与紧迫感。
大到局势,特朗普“新政”增加美国内外政策的不确定性,波及全球;美中贸易大战带来国内产业格局调整;新型大国崛起面临阻碍……
小到个人,大环境的冲击带来新的疑惑与选择,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新时代里,企业与个人如何走得长远?
12月13日“松湖华科创新大讲堂”第34讲活动现场,工研院党总支书记张国军讲述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若在凛冬将至时,唯有担当可行远。
✦工研院院长、广智院院长、工研院党总支书记张国军教授主讲《新时代的担当精神》,活动由党总支副书记刘元新副院长主持,两院一城管理服务团队、核心技术骨干及部分特邀嘉宾会场180余人齐聚一堂,共享思想盛宴。(备注:“两院一城”指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华科城)
“担当”的风骨:责任、勇气、奉献、开拓
纵观人类历史,重大社会变革往往会建立新的格局与秩序,催生新的机遇与挑战。
何为新时代?
放眼全球,人类社会在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更迭后,迎来了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智能化时代”;
着眼国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在制造业领域具备得天独厚的基础与优势,催生产业链优良联动效应。
与此同时,挑战与危机同在——制造业面临两头挤压: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争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发展中国家以明显的人力成本优势,虹吸中国制造业……
何为担当?
对于我们的党而言,担当是一种“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对于个人而言,“担当”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的传承,一代代历史伟人身先士卒,用行动热血书写“担当”精神的风骨,它糅杂着责任、意识、勇气、气魄、智慧、奉献、开拓……
我们要做的,即是用“担当”精神,拥抱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进军大湾区,两院一城要有怎样的担当精神?
这是一份以“担当”精神完成的成绩单,它来之不易——
十年间,“两院一城”拥有了800余人的技术团队和1000余人的产业化团队,创造了多项东莞第一,包括:东莞唯一一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东莞唯一一个国家级创新团队,东莞第一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唯一的一个连续四年获评A类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第一个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基地,东莞科技平台唯一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作为股东发起单位联合建设了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打造了华科城科技孵化器品牌,建成了9个产业园区,拥有产权的土地和物业共18.1万平米,孵化面积达到50万平米,累计孵化企业516家,其中自主创办企业66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占松山湖总数16%),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占松山湖总数15%),上市后备企业3家(占松山湖总数12%)。品牌得以积淀,工作进展得到刘延东、汪洋、胡春华、孙春兰、李铁映、吴官正、马凯、万钢等国家领导人关注,被《人民日报》、《焦点访谈》誉为“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代表”。
时代的脉搏与方向,抓住了,就是机遇;自己没有抓住而别人抓住了,就是挑战。
在“两院一城”的新时代,团队要以怎样的“担当”精神迎接挑战呢?
一是要认清形势。凛冬将至,个人、团队乃至整个体系要有危机意识,做好“过冬计划”;
二是要强化责任。建立工作上的闭环思维,领导要全面担责,干部要主动谋事,队伍要超越期望;
三是要提高标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四是要主动作为。第一时间执行,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监督;
五是要艰苦奋斗。继承华中大精神、工研院创业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优秀指战员两大素质:第一,即使最黑暗的时刻,也能发现一丝微光,第二,即使生死未卜,也能跟随微光前进。能够发现微光,是智慧;跟随微光前进,是勇气。”
两院一城,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