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动态

    暂无相关信息

园区动态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园区动态

 

    2015-04-29  南方日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既是创新前提、主体,也是制约东莞创新的根本因素,没有人才,创新无从谈起。


    然而,对“世界工厂”东莞来说,人才尤其是素质较高的创新人才无疑是充满历史因素的一大短板。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此前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坦言,与广州、深圳相比,东莞高校科研院所不多、科研基础条件薄弱、创新型人才缺乏。特别是随着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对核心先进技术的旺盛需求与科技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面对上述问题,东莞主政者给出的答案就是把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吸引国内相关高校院所来莞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进而吸引相关人才,增创东莞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多年的实践表明,上述创新研发机构为东莞带来高素质的人才,也带来了诸多产业化项目,一定程度为东莞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持。然而,这种财政出资建设的科研平台,实际成效与投入是否匹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多高?如何才能让这些机构更好地聚集人才?


    1
    “创新人才聚集的桥头堡”


    在东莞,像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一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共有24家。其中获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按照最新的规划,东莞争取2015年新增新型研发机构3家,至2017年达到35家。


    “新型研发机构有效地为东莞聚集了科研创新人才,营造了良好的人才聚集氛围。”4月27日,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告诉记者,研究院作为东莞市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创办6年多来,技术研发团队从30人扩充到600多人,引进人才中不乏中组部“千人学者”、海外知名高校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团队就通过该院引进落户东莞,不但带来多名高素质人才,还成功孵化多家公司落户松山湖。


    在张国军看来,每个新型研发机构都是人才聚集的桥头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学子通过这类研究机构的老师、学者,了解东莞、来到东莞。张国军举例说,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通过工研院源源不断地来到东莞创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人才交流氛围。


    引进人才,人才会带来项目、技术。该院与松山湖管委会合作共建的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有在孵企业90多家,其中26家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引进了1个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个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智能感知团队)、1个东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1个东莞市创新团队。先后有3家在孵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广东科硕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通过松湖华科成功孵化的一家企业,去年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自称“草根企业家”的公司总经理叶美跃感慨万千,他此前在广州某国企工作,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相关的经验技术,只凭想要创业的念头让他来到了松湖华科,在孵化园的指导帮助下开始生产和研发锂电隔膜生产设备和电池生产相关设备。如今,公司已经拥有18项国家专利、市值过亿元。


    在东莞,像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一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共有24家。其中获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按照最新的规划,东莞将继续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对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引进,全面提升人才素质。争取2015年新增新型研发机构3家,至2017年达到35家。


    2
    引得进,能否用得好?


    新型研发机构的引进可以追溯到2006年。彼时,东莞颁布了“科技东莞”工程的相关意见,决定每年投入10亿专项资金,连续五年投入50亿用于发展科技事业;“十二五”期间专项资金每年增加到20亿,五年共100亿,并专门出台了《东莞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资助办法》,为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扶持;在新型研发机构的财政投入也早已超过20亿。


    记者了解到,新型研发机构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模式。东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创新平台以技术转移、成果孵化为主要任务,引进和孵化了华云科技有限公司等140多家企业,并建立了松湖华科等产业孵化园。


    “人才的确是引进来了。”张国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个研发机构400人计算,24个研发机构也能集聚近万名科研创新人才。这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人才的集群、营造了东莞人才聚集的氛围。但这些科研机构具体对东莞的推动作用有多大,张国军评价说:“发展有快有慢,贡献不等。”


    按照官方统计,各研发机构迄今已累计为东莞家居、毛织、食品、服装、造纸、鞋业等传统企业的20000多家企业提供了产品研发、设计、检测等服务,并推动了LED、电动汽车、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
    研发积极性
    尚待调动


    当前东莞的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日渐凸显,各项人才奖励政策相继出台,需要考量的是怎么让这些政策更有竞争力,特别是相对于北京、上海这些人才聚集的地方。“人才政策落地,要采取‘双挂钩’策略,一方面跟企业R&D投入挂钩;另外跟研发人员挂钩,促使这些企业把政府奖励落实到个人。”


  “跟积极引进新的研发机构相比,更重要的是将现有的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留住他们的心。”某研发机构主要负责人说,应该配套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让奖励不仅与企业挂钩、还跟具体的人挂钩,提高积极性。


    针对于此,在东莞日前正式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意见》中,赋予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科研人员可享科技成果所有权等举措,成为本次东莞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最大亮点。这也是广东省内,首个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吃螃蟹”的地级市。


    据东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在吸纳国家政策“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可提取50%以上比例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科技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获得市财政立项支持的高新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科研项目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允许项目科研人员及团队共享科技成果所有权。


    张国军表示,当前东莞的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日渐凸显,各项人才奖励政策相继出台,需要考量的是怎么让这些政策更有竞争力,特别是相对于北京、上海这些人才聚集的地方。他建议人才政策落地,要采取“双挂钩”策略,真正让各类高层次人才得到实惠。“双挂钩的意思是说,一方面跟企业R&D投入挂钩;另外跟研发人员挂钩,促使这些企业把政府奖励落实到个人。”


    张国军还建议说,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放宽对人员劳务费的限制。他说,东莞的科技经费对项目设施的购买很放心,但对劳务经费把控严格,但在国外恰恰是颠倒过来的。研究人员经常开玩笑说,按照现有体制,陈景润就申请不了项目经费,所需设备只有一张桌子、几叠稿纸。


    ■记者手记
    既要补齐短板
    也要用好长板


      张国军坦言,“一些高端人才落户东莞,如果生了一胎落户须结扎,这很不可思议,在其他经济发达城市没听说有类似的政策,这样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够,希望东莞对此加以改善。”

 

    诚然,留住人才,既要靠事业和平台,又要靠待遇和服务。东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大力改善人才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事业发展环境,妥善解决高层次科技人才落户、医疗卫生、子女入学、安居住房、配偶就业、学术交流、生活配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那么东莞靠什么吸引人才呢?答案是制造业。在这一轮创新创业大潮中,东莞要善于打好制造业这张王牌、差异化竞争,主题鲜明地引进制造业方向的人才及研发机构。东莞的吸引力显而易见:工业门类有32个,其中28个能在东莞找到,可以说产业链非常成熟、创业成本低。引进制造业创业人才,他们必定会依靠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有所作为、有所交流、有所依赖。


    以前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在工业化时代,这个理论的确非常有效。但是在全球互联网的时代,变成长板原理——当你把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争力),而当你有了一块长板,你就可以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其他的短板。


    东莞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长板就是制造业。应该用好这个长板,吸引制造业人才的聚集,让东莞成为制造业创业的沃土。与此同时,也要补齐短板,完善公共配套服务,打造创新驱动的引擎。


    策划:南小渭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靳延明
    黄少宏

 

【 返回上一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  电话:0769-22899128   邮编:523808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南路6号  粤ICP备12068812号  
微信订阅号:sohovarkweixing    微信服务号:sohovark
工商营业执照